《1》

有句古话,叫做少见多怪。

意思很直白,就是世面见得少,就会对一些很平常的东西感到奇怪。

白茶作为天然的茶品,本是小透明,如今也算是声名鹊起。

青出于蓝,而胜于蓝。

白茶向来以“简朴”著称,品饮起来,鲜爽清甜,回味无穷。

但如今常有这样的现象,对于一款白茶的评价,往往蹭上了其它茶类的“热度”。

动不动就是像绿茶,像铁观音,等等。

这样的形容词,本不应该出现在白茶身上。

客观地讲,白茶的风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,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

喝茶允许有不同的意见,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,得出丰富的结论。

但如果结论偏差太大,黑白颠倒,把白茶说成是其它茶类的变种。

除了故意造谣之外,就是少见多怪了。

在喝茶这件事上,老茶客见多识广,信手拈来。

而新茶友在刚入门时,若是接受太多良莠不齐的信息,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习惯。

习惯一旦养成,便很难纠正过来。

因此,专门为新人所准备的5点意见,能有利于大家少走弯路,少花冤枉钱。

《2》

意见一:不要用其它茶类对标白茶

盲目对标,是新茶友的通病。

将白茶与之前喝过的茶类相混淆,并得出白茶和绿茶相似,或白茶与铁观音差不多的结论。

但实际上,不同茶类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,可真不是一星半点!

就拿绿茶来说,它的制作工艺关键在于杀青。

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的活性,从而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,并且促进良好风味的形成。

虽然绿茶也是喝鲜,但这是由杀青的工艺所带来的特质。

而白茶则恰恰相反,不炒不揉不杀青。

它的鲜爽,是来自于最为简朴的萎凋和烘干工艺,让茶叶内的营养物质大量保留下来的同时,保证原汁原味。

因此,即便风味上有些许类似,但绝不能等同。

更何况,白茶具有适合久存的特征,素有“一年茶,三年药,七年宝”的美誉。

但绿茶却不适合长期储存,而是应该尽早饮用完毕。

所以,绿茶的鲜,是短暂的,是要趁早感受的;白茶的鲜,却是隽永的,越陈越有韵味。

《3》

意见二:不要过度在意名气

在很多新茶友眼中,白毫银针是白茶中最顶级的存在,神圣而不可侵犯。

自从走上了神坛以后,名气就从来没有跌下来过。

也正因如此,不少人从一开始便是直奔白毫银针而来。

对于余下的白牡丹和寿眉的态度,便是置之不理,甚至嗤之以鼻。

美其名曰:要喝就要喝最有代表性的,品质最好的。

但新茶友往往会犯一个错误:将名气与质量对等。

事实上,正宗的白毫银针的确是好茶,但市面上却不乏出现一些来自外省的,或是粗制滥造的白毫银针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白毫银针的品质甚至还比不上产区好、工艺好、储存好的白牡丹和寿眉。

故而,买白茶不能只求名气,品质才是关键。

白茶不分三六九等,只要品质好,就能称其为好茶。

再说到,对于新茶友而言,即便买到了优质的白毫银针,也未必能够喝懂。

那股极致的鲜爽感,浓郁的毫香,是需要一定喝茶经验,才能更加清晰地感受。

而新茶友往往会将其误认为“滋味淡”,最后对白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。

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,不如从容易喝懂的白牡丹和寿眉先开始品味。

万事开头难,一步一个脚印,后面自然会越喝越明白。

《4》

意见三:不要盲目追求年份

“我要买老白茶,年份越高越好,你们家最老的白茶是多少年的?”

“有没有2000年的老白茶?我想买!”

这些话,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,又或者是亲口说过。

随着老白茶的热度逐步攀升,很多新茶友同样在追赶“老茶热”。

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,便是盲目追老,唯老是举。

在还未对白茶足够了解之前,便很容易踩坑上当。

比如,原以为自己买到的是老白茶,结果却发现,那是一块面目可憎的做旧茶。

做旧茶的诞生,离不开“追老一族”盲目追求年份的原因。

正是因为有利可图,又存在知识盲区,才让做旧茶如此肆无忌惮。

更何况,即便不是做旧茶,但也并非所有老白茶都是好茶。

只有品质好的白茶,在良好的储存下,才能够越陈越香,越陈越有价值。

而劣质的白茶,即便存上个20年,品质依然低劣,无法翻身成为优质茶。

老白茶虽好,但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。

买品质堪忧的老白茶,或是花冤枉钱买做旧茶,不如选择高品质的新白茶。

《5》

意见四:不要只看包装

我们在选择商品时,大多数情况下,第一眼看到的是包装。

而作为一个消费者,包装的美观与否,可能会直接影响自己购买的心情和欲望。

若是面前摆着两款白茶,一款是用精美的木盒盛放,印花和雕刻都十分的别具匠心。

一款则是简简单单的纸箱包装,里面还套着塑料袋和铝袋。

相信大多数新茶友的选择,是前者。

但事实上,铝袋、食品级塑料袋和标准五层厚的瓦楞纸箱,才是储存白茶的最佳包装方式。

虽然看起来笨重,但却是最为稳妥的。

反观木箱,虽然样式美观,却不适合用于存茶,很容易导致其受潮变质。

真正爱茶,用心制茶的人,会把大部分心思花在茶叶本身。

在保证了白茶不变质,风味不受影响的前提下,再来考虑包装的美观性。

至于那些只看重包装,忽略了实用性的茶掌柜来说,反而透露出了茶叶品质可能存在问题。

否则,谁又怎么舍得自己的好茶受到委屈呢?

买茶,是为了用来喝,而不是用来看。

舍本逐末,最终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。

《6》

意见五:不要被概念和噱头所欺骗

这几年,大师茶、古树茶、海外回流茶等等,在白茶圈中格外显眼。

并不是说它们的品质有多么出众,正相反,是由噱头所堆砌而来。

以大师茶为例,似乎只要与这三个字沾边,就能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。

但在某宝上输入“大师茶”后却发现,价高者突破万元档,价低者却是亏本。

事实上,所谓的大师茶,品质甚至不如普通的茶。

不论是从外观、香气还是口感,都没有出众之处。

看来看去,最突出的应该还是在“大师茶”这三个字上吧。

就如同大师制的紫砂壶,只不过是由徒弟制作,最后大师盖章,翻身一跃,价格蹭蹭上涨。

被曝光之后才恍然大悟:大师茶并非大师作,而是子虚乌有。

再说到古树茶,这个概念最开始是从普洱茶中开始兴起,由于稀缺性受到了大家的追捧。

但是,白茶是不讲究古树茶的,产区、工艺、储存才是硬道理。

《7》

在茶圈中,新茶友免不了被老茶鬼说“单纯”。

就像老员工总爱说新人单纯一样,很正常,并且不带有恶意。

就像长辈对比自己小的人说,“你还年轻”是一样的。

它不仅体现出了成熟度,还能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。

新茶友虽然是白纸一张,但好在未经雕琢,真诚单纯。

在喝白茶这件事上,保持真我,带着最好的状态寻找真相。

最不想遇见的,则是新人迷失在众多的流言蜚语当中,失去了思考的能力。

坚守原则,独立思考,显得尤为珍贵。

我们要追求的境界是,做最纯粹、最真诚、最懂茶的爱茶之人。

作者 sam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