湄潭县是一座安静的贵州县城,人不过五十来万,面积也不足两千平方公里。在这个不起眼的西部小城里,这里生产出了贵州最多的茶叶,有着贵州茶业第一县的美称。

兰馨雀舌,又名湄潭翠芽,便是湄潭县最负盛名的茶叶。

兰馨雀舌的成茶时间并不是很长,它发迹于民国时,和浙江大学有着莫大的关系。

历史背景

湄潭县很早就开始种植茶叶了。唐代,陆羽便在《茶经》中记载道:“黔中生思州、播州、费州、夷州……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”。这里的播州指的就是今天的遵义市,湄潭县的辖区便在遵义市境内。到了清代,《贵州通志》更是点名称赞湄潭县所产茶叶品质优良,“黔省所属皆产茶……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”。湄潭县当年所产眉尖茶被列为贡品,献给宫廷享用。

到了民国抗战时期,东部著名学府纷纷内迁至西南地区。国立浙江大学也在此时迁入黔地,在湄潭县开始办学。当年的国立浙江大学可谓群贤毕至,集结了一批国内最优秀的茶学专家。此值抗战最艰苦时刻,前线战士浴血奋战,抵抗日军侵略,亟需各种枪支弹药。国民党便联合国立浙江大学,在此处兴建中央实验茶场,生产了大量茶叶,出口换回了大量军需用品。可以说,湄潭县茶叶为抗战立下了赫赫之功。

当年的国立浙江大学苏步青等人结合了当地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,推广起”西湖龙井”的制作工艺,让湄潭县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,培育出了“湄潭龙井”、“湄江茶”、“湄江翠片一些列名优产品,兰馨雀舌便发轫于此。

岁月悠悠,当年的国立浙江大学早已回迁至杭州。不过当年那群茶学专家留下的”遗产”深深地影响了湄潭县茶叶种植生产,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,还培养了众多的茶叶人才,这也为湄潭县茶叶后来的崛起埋下了伏笔。

到1954年,湄潭县将湄江河名与茶相结合,取名湄潭翠芽,所以兰馨雀舌也叫湄潭翠芽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,湄潭县大力发展茶叶种植。如今这里有着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,总面积达6万亩,号称”中国茶海”。湄潭县生产的兰馨雀舌更是享誉全国,驰名中外,成了黔茶的杰出代表。

自然地理

贵州茶叶近年来在国内声名鹊起,究其原因,主要是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茶叶的种植,所产茶叶品质俱佳。茶叶种植讲究”低纬度、高海拔、寡日照、多云雾”。沟壑交错的云贵高原给茶树生长提供了充足了养分,而贵州地区常年云雾笼罩,也满足了茶树耐阴的特点。贵州的土地大多是酸性土壤,土质疏松,透水透气,更有利于茶树茁壮成长。

湄潭县土地肥沃,物产富饶,山清水秀,文化底蕴深厚。湄潭县被誉为“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”和“黔北小江南”,一出生就被捧为“掌上明珠”,路人缘极好,圈粉无数。这里的天气看似些许清爽和温润,可这恰恰是茶树生长的天堂。

湄潭县是传统的农业县,当地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业,受到的污染也相对较少。同时,湄潭县在农业种植上面,一直严格限制农药的使用,当地土壤残留的化肥和农药很少,这也确保了兰馨雀舌是一款健康绿色无公害的茶叶。

茶叶品质

兰馨雀舌产品精选适制绿茶的中、小叶品种制作而成,单芽和芽叶长度对等。要求嫩、匀、鲜、浄,无病芽叶、虫芽叶、紫芽叶、损伤叶、对夹叶、单片叶。外形扁平光滑,形似葵花籽,隐毫稀见,色泽翠绿,香气清芬悦鼻,粟香浓并伴有清新花香,滋味醇厚爽口,回味甘甜,汤色黄绿明亮,叶底嫩绿匀整。

兰馨雀舌一般在清明前十到二十天就可以开采了,兰馨雀舌的明前茶也是一年当中最为珍贵的茶叶。

兰馨雀舌采茶对茶叶要求严格,一斤生茶需要六万颗芽头左右,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人大概一天需要挥动胳膊达十万次,也就只能采摘两斤生茶。

兰馨雀舌主要分三个等级,分别是特级、一级、二级。其中特级兰馨雀舌为芽或一芽一叶初展,一级兰馨雀舌一芽一叶,二级兰馨雀舌一芽二叶初展。

级别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
特级扁直光滑、匀整、绿润嫩香持久嫩绿明亮鲜爽嫩绿明亮
一级扁直、匀整、绿润香高尚持久黄绿明亮鲜醇黄绿明亮、尚匀整
二级扁直尚匀整、黄绿尚润香高黄绿尚鲜醇尚鲜黄绿尚亮、欠匀整

茶叶价格

兰馨雀舌特级茶叶价格昂贵,目前一公斤茶叶大概在两三千元左右。但是考虑到实际的品质,比起西湖龙井、碧螺春动辄上万的价格,兰馨雀舌的价格还是比较亲民了,算是一般老百姓比较能喝的起的高品质茶叶。如果需要购买兰馨雀舌的茶友,可以联系当地的茶农,价格可能更便宜点。

写在最后

当年历经磨难的浙大师生远道而来,白手起家,辛苦在湄潭县创业制茶,为抗战做出了卓越贡献,也为日后的黔茶的腾飞埋下了浓墨一笔。兰馨雀舌,是浙江大学在西部小城留下的一壶佳茗,也是贵州人民赠给世界的一杯好茶,更是爱国志士献给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。

作者 sam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